近年来,人民币(CNY)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尤其是在全球支付市场中,人民币已经成为第四大活跃货币。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显示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环境的日益严格,银行业面临的合规压力不断加大。根据最新数据,自2024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对银行业的处罚情况相当严厉,截至10月12日,已披露的罚单达1559张,罚款金额高达11.84亿元。其中,贷款业务成为违规的“重灾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银行在合规方面的巨大挑战,也揭示了其在合规经营中亟需采取有力措施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监管环境。
会议总结了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评审工作,评定257个获奖项目,其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36项,专项奖10项,涵盖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安全风险防控等多方面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多个国家的央行明显加强了对黄金的关注,表态将增持这一重要资产。在近期的伦敦金银市场协会年度会议上,来自墨西哥、蒙古和捷克的央行官员公开表示,支持在外汇储备中增加黄金的比例。这一趋势的背后,反映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对未来投资策略的重新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10月15日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下行压力,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7.12的关键心理关口,日内跌幅超过350点,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同样表现不佳,跌幅逾300点。这一波贬值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汇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美元的强势表现。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8386亿元。
初步统计,2024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2.19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0.87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初步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68万亿元。
10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就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0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丛林就金融监管总局在助企纾困以及缓解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困难方面的举措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政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增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这一策略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继承,更是适应当下金融环境的必要举措。
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透露了关于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增量政策。其中,“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这一措施引起了广泛关注。